◎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该段第一句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香港基本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全国性法律,而非由香港立法机构制定,从这一意义上说,香港基本法的立法与英美法系并无直接的联系,对香港基本法的解释不应当机械地套用对香港本地法律的解释方法,而更应当运用大陆法系的法律解释方法,即从立法原意上进行解释。此后,来自中国内地的双非孕妇在香港产下的双非婴儿,全部都可以合法地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身份。
澳门检察院之所以认为可以将在中国内地触犯刑律而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的且不是本澳居民的犯罪嫌疑人移交中国内地当局处理,既是为了履行国际刑警组织本身章程所规定的义务,同时也是为了遵守与中国内地警方所达成的对等互惠移交逃犯的承诺。终审权的概念表明,一旦享有终审权的法院作出判决,就没有其他任何机构有权审查或改变终审法院的判决,但这并不意味着终审法院的判决不可能改变。这实际上表明,在行使终审权的过程中,特区终审法院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适用,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客观上是不存在违法问题的。不过,在具体解决办法上,香港社会意见不尽一致,有人建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基本法即释法途径加以解决,也有人建议启动修改基本法的程序即修法途径加以解决,还有人建议通过特区政府的行政措施即行政途径加以解决。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终审法院都有一些自我纠错的特别程序,特区终审法院也应当如此。
澳门与中国内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法域,但它们同属一个主权国家,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主权,这是双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香港因属英美法系地区,终审法院的判决就是法律,一旦自我纠错,就意味着废止了前面判决所造的法,其自我纠错等于是又重新造法。[29]所以说作为一种参考或指南不宜过于明确,否则就变成了具体的行动规则。
[2]鉴于这些领域的重要性,它们一般被视为绝对法律保留事项。[11] 在这种意义上,如果说形式意义上的立法不作为是对宪法委托责任的放弃的话,那么,简单照抄照搬转述宪法等实质意义上的立法不作为就是对宪法委托责任的虚置。当对法律规范内涵的理解需要宪法规范上的指引时,法院也无权去通过解释宪法给出一个答案。因此法律只能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不能规定的太细,太细了就难以适应全国。
结合前述我国国家立法所存在问题特点的分析以及台湾地区经验的介绍,本文认为我国国家立法具体化限度的保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在立法过程中强化法律保留原则对立法权的控制以限制不必要的立法授权。要保证立法具体化限度的实现,对规范表述施加一个有力的制约是非常必要的。
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条约和协定,都是实质法律。在立法过程中应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让社会公众就法律草案的结构、语言使用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做到集思广益,使制定的法律法规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样,法律与宪法规范表述趋同化对公权力的运行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使人民通晓法律,为国家之义务。
[16] 从台湾地区目前对法律明确性原则的理解来看,具体限度的保障措施主要有:1.在立法过程适当或尽量少用不确定法律概念或概括性条款,以此最大化减少立法中的模糊性用语,实现立法者在规范用语方面的自我约束。与宪法相比,法律的技术性较强而价值倾向性相对较弱。[12]因此,审计也成了对其他国家权力进行制约的一项重要制度机制。然而,这种表述方式所产生的模糊难辨状态,非但没有在具体立法中(《审计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加以解决,反而是原样照抄照搬,给国家权力的运行带来了不少问题。
一国立法者,不可不期法律之普及也明矣。意义非难以理解一般是指规范表述的认知难易,其含义不能太过模糊、笼统和原则,一般公众应可以透过规范表述理解规范中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可见其更强调了一般社会公众观念上的认知。
[25][26]法源编辑室:《受托产制厂商设厂机制清凉饮料品应课征货物税 释697:不违宪但须适时检讨改进》,http: //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6730。为防范对公民基本权利不当限制的现象出现,公民基本权利事项的具体化有必要确立高度的明确性标准以实现对其更好的保护。
[22][24]姜春云:《法律法规应当成为全优产品》,《中国人大》2002年第1期。在立法具体化的过程中,既有不断阐释公民基本权利内涵的正面描述以及处于正面描述延长线上的积极保护,又有对体现为规定公民基本权利行使边界的反面限制。既然前述事项作为制宪者对立法者的委托而存在,按照转委托禁止理论,立法机关就有义务通过立法把这些条款加以具体细化和明确。若用艰深之文,非妇孺所能晓解者,时曰不明。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了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了14位法律语言学和语言学专家在法律语言规范化方面进行把关。[15]即相关立法是否存在和受规范领域内人们的一般认知。
规范表述趋同化 一、法律与宪法:规范表述趋同化 在我国,抄袭现象在地方立法中并不鲜见。目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出现的重述宪法规范表述的立法行为无疑属于后者。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实施宪法重要途径的立法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法律与宪法规范表述趋同化也不利于宪法实施。
[21]陈新民:《德国公法基础理论(下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97页。从公权力的运行规则来看,法无授权即禁止,模糊的规范断然不利于划定权力的边界,势必为膨胀性的权力留下恣意的空间,所以明确具体之于国家机构而言显得尤为必要。
[23]封丽霞:《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31页。 三、具体化限度的保持与可行性方案的选择 在我国台湾地区,大法官会议承担着违宪审查的责任,在其所做出的诸多解释案中,法律规范表述是否符合法律明确性原则的要求曾多次被作为声请释宪的原因提出。法律用语力求简明,减少不确定法律概念的使用,这对提高法律规范表述的明确性起着重要作用。[12]温家宝:《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03-14,http: //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9-03/14/content_17444081.htm。
再加之学界和实务界毁多誉少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审计监督权运行所遭遇到的尴尬困境和政治压力可想而知,其监督制约功能不能充分彰显亦不难预见。有关受规范者之行为准则及处罚之立法使用抽象概念者,苟其意义非难以理解,且为受规范着所得预见,并经由司法审查加以确认,即不得谓与前揭原则相违。
为了让法律生命力更持久,积极开展立法评估极为重要。此在古代依法愚民者恒用之,今世不取也。
[8]所以,立法是促进宪法实施实现宪法价值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事设岗,要求职能尽可能明确具体、机构和人员尽可能具体确定,同时职能明确也能不断缩小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空间,更有利于公民权利保障。
③笔者在月旦法学知识库以法律明确性原则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其中第432、445、491、521、522、524、545、573、577、585、594、602、603、604、617、623、633、635、636、638、653、654、659、662、664、665、669、672、680、689、690、697、699、702号解释案涉及该原则。[27][29]郑贤君:《宪法方法论》,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第320页。公共利益与公民基本权利休戚相关,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物权法》第42条和《土地管理法》第2条并未详加说明,只是照抄了公共利益这一概念。[19]穗积陈重:《法典论》,樊树勋译,上海:上海昌明公司,1907年,第124-125页。
立法机关有义务而不为属于典型的立法不作为。②公民基本权利部分,如第33、34、37、39、40、41、44条。
对于为受规范者所得预见的理解,从大法官会议所作的解释案来看,它强调的是相应规范的有无[14]和合理谨慎受规范人施以通常注意力下的认识与判断。②这些表达中法律一词,一般有形式法律和实质法律之分,形式法律包括明确受宪法委托的法律和隐含受宪法委托的法律。
然而就法律而言,其功能更多是定纷止争,为行为主体提供一个明确的行为准则,所以在规范上则表现出更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等特点。[10]虽然把这类规范视为宪法对立法机关的委托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立法机关在何时立法、如何立法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余地,不易加以规范,但是把这些条款看作制宪者对立法机关的积极敦促,无论是对有效规范立法权的行使还是对促进宪法的贯彻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4 18:45天狐定制
2025-04-04 18:40天狐定制
2025-04-04 18:35天狐定制
2025-04-04 18:35天狐定制
2025-04-04 18:19天狐定制
2025-04-04 18:07天狐定制
2025-04-04 18:06天狐定制
2025-04-04 16:42天狐定制
2025-04-04 16:32天狐定制
2025-04-04 16:30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